XX范文库,您身边的日常写作好帮手!
当前位置:xx范文库 工作报告内容页

2019年精选教代会工作报告范文5篇

2023-09-21 17:51:24 工作报告 访问手机版

2019年精选教代会工作报告范文5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学校发展大局,认真履行教代会赋予的职责,积极为学校发展建设规划建言献策,促进学校“双一流”建设。那教代会工作报告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教代会工作报告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_年精选教代会工作报告范文(一)

各位代表、同志们:大家好!

我受原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教代会执委会和工会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四年来教代会和工会工作的回顾

原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简称“双代会”)自20_年4月召开以来,于20_年4月任期届满,因工作需要并经党委和上级工会同意,延期至今召开。在学校党委和江苏省省直机关工会工作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行政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工会干部和会员的共同努力下,校工会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特别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竭诚为教职工服务根本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各项职能有效发挥,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校工会荣获“20_-20_年度省直机关职工模范职工之家”( 20_.2)和 “江苏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 称号 ( 20_.12)。

一、完善并落实教代会制度,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代表和组织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是工会促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四年来,校工会在完善和落实教代会制度、促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保障了教职工民主政治权利。

1.完善和落实教代会制度。校工会始终把完善教代会制度、落实教代会职权作为工作重点,制订了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工会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文件;本届“双代会”任期内严格依照规定,组织召开了六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听取审议了学校年度工作报告、学校年度财务及“三公”经费使用情况报告、教代会和工会工作报告、工会经费审查报告,专题审议了《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章程》《十三五学校事业发展规划(讨论稿)》等重要文件。同时,校工会指导和支持14个(20_年调整增设为16个)基层工会按期召开教职工大会,听取审议本单位负责人的工作报告,依法落实工会会员的基本权利。

2.促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四年中校工会高度重视发挥教代会在制度维权、源头参与上的主渠道作用,坚持将涉及教职工利益的重大事项提交教代会审议,在广泛听取修改意见和建议基础上,审议通过了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办法》《教职工大额医疗费互助补充基金会工作办法》《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暂行办法》《教职工门诊医疗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严格履行批准程序。

3.推动教代会提案工作。教代会提案是提高教代会质量、发挥教代会作用的重要环节。本届“双代会”共征集提案建议45件,涉及教学设备维护、教务网站优化、车辆管理、职工节日福利和职工医疗待遇等诉求,经提案工作委员会梳理对21件合并立案为15件,对24件提案作为合理化建议转达有关部门。工会反复与各承办单位沟通交流,已有14件提案得到落实,有一件提案所涉及上级政策与统一部署暂时搁置,提案处理完成率93%。校工会还将每次教代会分组讨论纪录逐条细化、分类归纳整理的意见建议提交有关职能部门参考借鉴。教代会民主管理与监督委员会对落实情况实施监督。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与评选,引导教职工建功立业

校工会大力弘扬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激励广大教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

1.组织学校师德标兵评选活动。校工会积极实施关于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意见,教育引导教职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增强主人翁意识,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促进师德师风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工会配合评选出20_、20_年度 “师德标兵”8名,并将有关先进材料通过橱窗、校报和网站等予以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号召全校师生员工向师德标兵学习,爱岗敬业,精心育人,攻坚克难,奋发进取。

2.开展校内各类年度评优。鼓励全体教职工献身教育事业,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典型,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期间校工会牵头组织评选了学校 “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80名;评选“优秀工会干部”14名和“优秀工会积极分子”78名;评选“巾帼文明岗”11个、“巾帼校园之星”24名和“先进女教职工工作者”24名;评选“五好家庭”13个,在教师节或相应时间节点上进行表彰奖励。

3.积极推荐省级先进人物。为进一步扩大各类先进典型的影响,校工会积极向工会系统、教育系统和省妇女联合会推荐先进人物,20_年许宁同志被授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0_年谢远高同志荣获省直机关工会优秀工会干部称号, 20_年胡瑾老师被江苏省妇女联合会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三、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竭诚为教职工服务

校工会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断提高工会服务水平,依法依规用好工会经费,努力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切实当好教职工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和代言人。

1.依规使用工会经费,增强教职工的归属感。一是校工会指导各二级工会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在国家规定的端午、中秋、元旦春节法定节日向全体会员足额发放节日慰问品,及时送达学校党政的节日情意;二是向全体教职工及时赠送生日贺卡和蛋糕券,表达工会组织的祝福;三是向全校女职工寄予3.8妇女节的问候,并赠送电影观摩券;四是组织教职工参加学校田径运动会等趣味竞赛活动,根据运动成绩发放相应的奖品。

2.做好体检与医疗保障服务,提高教职工健康意识。一是方便教职工体检,选定南京市区(江南点)和江北人民医院两家为教职工进行年度体检,在常规体检经费标准控制的前提下,明确体检项目并增加了正高职称教师的体检自选项目;二是做好教职工年度商业医疗保险、门诊费报销协议签订以及日常报销审核工作,协助做好教职工住院和慢性病医药费报销的赔付工作及二次报销工作,根据职工意见及时做好与保险公司的沟通工作;三是开展中医健康咨询和亚健康运动康复培训活动,增强教职工的自我保健意识。

3.完善特困帮扶机制,开展送温暖慰问活动。一是做好“教职工大额医疗费互助补充基金会”的日常报销审核工作;二是及时为住院教职工办理补助,四年中共发放互助补助金88.022万元,共计574人次;三是组织全校教职工参加省直机关工会第一、二期、三期职工医疗特困互助活动;四是为4名特困职工建立了特困档案,为一名特困工伤残职工提高了生活护理津贴费;五是坚持开展慰问送温暖活动,四年内走访慰问教职工(家属)128人次,向患病住院和困难教职工发放慰问金(品)24.959万元,共计566人次。

4.倾听教职工声音,切实维护职工权益。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公租房分配和管理实施方案”、“公租房租赁补贴实施细则”、“教工餐厅经营方案”等政策的制定和学校更名等工作,认真听取和收集教职工意见,并将教职工合理意见融入相关政策的条款或学校决策之中,切实从源头维护职工利益。成立了教职工就餐监督委员会,定期开展对教工餐厅的就餐满意度情况调查,广泛收集职工和接待用餐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相关管理部门,督促改进提高。

5.面向不同教职工群体,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坚持组织部分单身教职参加省直机关工会和妇工委举办的单身职工“相约明天”联谊活动,通过省直机关工会移动婚恋交友平台“掌缘”,为单身职工搭建更方便、安全、信息更丰富的交友平台;同大厂苏宁公司开展手机电脑维护、软件咨询服务,与大厂兴业银行、中国银行开展理财、ETC等服务职工活动。

6.关心退休教职工,努力做好服务工作。完成了退休职工参加江苏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参保登记工作和协助落实省级机关新老职工住房补贴政策,维护老同志的合法权益;支持和协助老同志参加江苏省在宁高校退离休教育工作者协会组织的书画、摄影作品展和重阳节慰问等项活动;协助学校关工委、离退休党总支搭建离退休教职工老有所为工作平台,为离退休教职工参加学校“爱心助学”和“爱心超市”等关心下一代工作提供支持。

四、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建设和谐校园

校工会以建设和谐校园、促进教职工身心健康为目标,以加强交流、舒缓压力、促进了解、增加友谊为出发点,以活动为载体,面向基层、点面结合,推动校园文体活动持续开展。

1.不断扩大教职工文体活动的覆盖面。校工会坚持提倡“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积极组织开展教职工喜闻乐见、参与面广的文化体育活动,开展了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趣味田径运动会、青年篮球赛、扑克牌掼蛋赛、健身长跑、摄影基本知识讲座、书画摄影征集、女工巧手作品、瑜伽、电影观赏等各项活动。累计举办30余场(次),每年吸引教职工1000人次以上 。

2.提高教职工文体活动的质量与影响。在保持群众性文体活动经常性和连续性的基础上,校工会坚持抓住时机,精心设计,认真组织或配合开展一些有影响的重点活动,力求常办常新,着力提高群众性文体活动的质量。开展了“中国梦 我的梦”主题征文,举办了“民族魂 中国梦”大合唱比赛和参与大厂街道组织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合唱比赛,选拔会员参加省直机关工会组织的网球、乒乓球、羽毛球、掼蛋和围棋比赛并多次获得单项奖、团体赛名次和优秀组织奖,展现了我校教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五、不断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切实提高服务能力水平

1、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校工作坚持主席例会制度,组织工会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特别是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重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相关文件学习领会,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的思想、理论、业务素质和组织协调能力;认真落实校党政工作部署和要求,动员组织全体教职工为完成各项任务而努力;校工会工作人员积极参加省直机关工会干部培训活动,加强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2、提升“职工之家”建设水平。制定并落实《南科院工会关于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的实施意见》,完善了二级工会“建家标准”,丰富建设内涵,在做好包括非在编人员在内的各类人员发展入会登记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了基层工会“职工之家”和“职工小家”建设工作。完成了20_年度工会工作报表的统计上报工作,并于20_年2月通过了江苏省直机关工会对我校“模范职工之家”的复核确认工作。

3、落实工会经费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工会经费预、决算及工会财务管理、经费审查和物资采购等制度,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注重工会廉政风险点的防控,每年接受省直机关工会财务评审,工会经费使用情况提交教职工(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代表审议与监督。加强了对二级工会经费使用情况的管理,出台了二级工会会费使用办法,四年内共下拨基层工会活动经费40.135万元,落实二级工会经费使用情况向教职工大会报告制度,确保二级工会经费使用公开透明,接受全体工会会员监督。

各位代表,四年来学校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所取得的各项成绩,是省直机关工会和校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校行政热情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基层工会的不懈努力和全体会员积极工作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原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执委会和工会委员会,向省直机关工会领导和各位代表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双代会”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新时代学校工会所承担的职责与服务教职工的能力同党委和广大教职工的要求和期望还存在差距;工会组织如何坚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在服务高水平学校建设中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途径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在推进学校民主建设、高质量建言献策和制度执行审查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克服解决,热忱希望全体代表和全体教职工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关心工会工作,携起手来,为建设国内一流、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美丽南京科技职业学院而共同奋斗!

20_年精选教代会工作报告范文(二)

各位代表:

我校五届二次教代会暨工代会自20_年5月召开以来,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行政的大力支持下,教代会和工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校工会委员会根据党委工作部署,并报请学校党委和市教育工会批复同意筹备今年召开五届三次教代会暨工代会(以下简称“两代会”)。为了确保我校两代会各项筹备工作的圆满完成和顺利召开,校两代会筹备工作组根据党委工作部署制定本次会议筹备方案并认真组织各工作组实施,完成了两代会的各项筹备工作。下面,我受筹委会委托,向大会报告筹备工作。

一、两代会代表的增补

五届一次、二次教代会暨工代会,民主选举产生并调整了大会正式代表92 名和五个代表小组。根据《江苏省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办法》的规定,同时在报经教职工代表大会同意后,对未当选为正式代表的新聘任的中层干部白林同志为列席代表出席会议。因两会合一,依据工会法和基层工会管理条例规定,将为未当选代表的校分工会主席朱莉、蔡媛媛、王小红同志代表校分工会主席为列席代表出席会议。

二、提出大会中心议题,拟定会议议程

本次大会将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大计,落实学校党代会精神,筹委会把“凝心聚力,负重奋进,开拓创新,乘势而上,为实现十三五宏伟蓝图建言献策,”拟定为本次大会的中心议题。对拟定的大会中心议题和大会议程,将在本次预备大会上通过。

三、完成了代表提案征集工作

为了进一步做好教代会提案征集工作,学校下发了《关于做好征集江苏工院五届三次教代会提案工作的通知》,提案工作组对教代会提案工作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和落实。广大代表围绕学校奋斗目标和中心工作,结合学校改革、发展、建设的实际及教职工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集思广益,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积极的意见和建议。大会提案组对这些提案进行了详细分类和认真审核。在今天的正式大会上,提案委员会将向代表报告五届二次教代会提案处理和五届三次教代会征集情况。

四、筹委会完成了大会一系列文件的起草工作

目前,筹委会各工作组已经完成了《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_年度校长工作报告》、《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_年度财务工作报告》、《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_年度工会工作报告》、《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_年度工会经费审查报告》、《第五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提案工作报告》和《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草案)编制说明》等文件起草工作,并通过书面、网络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多次、反复、认真的修改,目前各类文件已全部完成。

至此,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已全面完成。在此期间,学校领导多次听取大会筹备情况的汇报,研究解决筹备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并对开好这次大会、发挥好代表参政议政作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筹备工作也得到了各部门、全体代表和广大教职工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为我校五届三次教代会暨工代会的如期顺利召开,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此,我代表大会筹委会对大家的辛勤工作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20_年精选教代会工作报告范文(三)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下面,我就学校20_年的主要办学成果和今年要着力推进的重要工作,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20_年,是学校“十三五”事业的开局之年,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全面落实之年。学校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紧紧依靠全校师生员工,坚持改革创新,依法治校,注重内涵建设,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进步。

一、十三五事业规划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稳步推进

去年以来,学校完成《十三五规划(20_—20_)》(总规划)、10个分规划和12个学院规划的制定,规划明确了学校新的发展理念、办学定位、战略目标等重要内容,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明确了任务。学校重新修订了《学术委员会章程》、《学术委员会议事规则》、《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委员会规程》、《学术道德委员会规程》等规章制度和管理文件。学校着重推进了人事制度、职称评审制度、绩效工资管理制度、校院二级事权界定等方面的改革,学院、部门和教职工工作绩效考评制度也已进入方案研究与设计阶段。

二、师资队伍建设迈向新高度

去年以来,学校继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引育并举”,建立多元人才引进模式,制定海外优秀人才引进政策,探索柔性引进的体制机制,使师资队伍总量规模显著扩大,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目前,一线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占比近60%,博士比例达到60%以上,参加过3个月海外培训的人员达到45%。学校引进和柔性引进纳入高峰高原学科管理的人才7名,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学校两位教师入选上海高校青年东方学者,三位教师获得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资助。学校完成了20_年度高级职称晋升工作,晋升正高5人,副高9人。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1名辅导员获评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并获得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1名辅导员获得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学校继续规范队伍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制定了《教学名师评选办法》、《教学标兵评选办法》、《本科生导师制管理办法》、《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规则》、《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同行评议操作规则》等文件,扩大了二级单位评聘自主权,开展了教师分类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继续实施校长直聘副教授制度,探索了与国际接轨的常任轨制度体系,酝酿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和人才办公室,为深化人事分配制度和绩效工资改革打下了基础。

三、人才培养取得突出成绩

去年以来,学校继续围绕“高层次、国际化、应用型”目标培养本科人才,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上协调发展。学校由本科教学骨干教师激励计划培育单位转为正式实施单位,继续坚持教师弹性坐班及自习辅导长效机制,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同时,学校启动20_年本科审核评估各项准备工作,并完成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学校3门课程被授予20_年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3门课程被立项为20_年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建设项目;2门课程被授予“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称号;学校“古北620”创业孵化基地启用,其入孵项目获得千万A轮融资;学校建立了“四位一体”创新创业育人生态系统,并获得“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示范校(培育)单位”称号;学校《人文中国》课程火热开讲,龙舟、射艺等“中华传统体育文化项目”课程受到欢迎,学校举办了20_年全国大学生射箭(射艺)邀请赛,20_年上海市大学生冰壶锦标赛,承办了劳力士杯网球大师赛挑战杯赛,更好满足了学生对提升人文和体育素养的需求。

学校成立研究生院,推进商科创新人才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明确研究生培养的主体在各学位点并按一级学科分类制订教学计划,专业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的分类培养管理制度体系初步形成。学校MBA项目在教育部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点评估中获江浙沪地区院校小组第二,在全国第九批52所院校中名列第三。

学生在各类竞赛活动中屡创佳绩,如“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华东赛区一等奖、未来领导者论坛东亚赛区冠军、中国大数据创新行动大赛一等奖、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第三届全国商务英语实践大赛(华东赛区)冠军等。1名学生获评20_上海市大学生年度人物;3篇硕士论文获得上海市研究生优秀论文。

四、学科与科研工作取得新突破

20_年学校在系统梳理学科建设成就,完成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申报的基础上,继续全方位推进学科建设。去年以来,学校共获得22项国家级项目,为到目前年度最好水平。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再传捷报,齐佳音教授的《面向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网信息行为及治理研究》获得立项。学校教师的各项科研指标均有提升,尤其是国际论文指标进步明显,截至20_年11月,全校教师共发表SSCI、SCI、EI等高级别国际论文20余篇,包括在统计领域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获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另有20余篇决策咨询内参被录用,我校专家学者为政府提供决策内参获总书记批示,获领导批示及中央办公厅录用情况在上海所有高校中排名前五。学校建章立制,制定了《高峰高原学科建设管理办法》、《高峰高原学科建设特殊人才暂行管理办法》、《高峰高原学科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推动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学科水平、学科成果都有较快发展,高峰高原学科团队建设已见成效。学校继续推进自贸区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出版《中国战略性大宗商品发展报告(20_)》;学校新增1个省部级研究基地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数据科学与管理决策”重点实验室;学校上海高校智库获得“全国服务贸易创新研究基地”称号;学校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改革与完善了科研评价制度。

五、办学国际化事业进一步拓展

去年以来,学校各类留学生总数保持稳定,共有100多个国家的2000余名留学生在校学习,其中学历生比例逐年上升,本研在籍学历生达到298名。同时,学生双向交流规模不断扩大,结构趋于多元。学校与新西兰奥塔哥理工学院、荷兰温德斯海姆应用科学大学、日本杏林大学、波兰托伦哥白尼大学、英国切斯特大学、奥地利克莱姆斯应用科技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阿根廷商业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等15所高校新签订各类合作协议。学校主办了第六届上海暑期学校——大洋洲项目,60名学生参与活动,其中自费生数量持续增加。学校卢布尔雅那大学孔子学院喜获“全球先进孔子学院”殊荣,这是我校孔子学院工作首次获得的最高荣誉。更为重要的是,学校还起草了《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规划(20_-20_)》,对十三五教育国际化战略进行了部署。

六、社会服务功能显著提升

去年以来,学校成立“一带一路”(上海)协同创新研究院、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绿色经贸中心等研究基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与江西省鹰潭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国际学生中国文化体验基地,分享教育开放和国际交流的经验与实践。学校与上海松江区政府合作创办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打造“外语特色、学有所长、文理兼通、全面发展”的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学校校友工作持续不断推进,成立了新加坡校友分会和湖南校友分会。学校还举办了第一届多层次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20_年度中日经济、中非经贸合作的法治保障、“海上丝绸之路”印度洋通道安全建设、中国入世十五周年与上海自贸区建设、G20与强化多边贸易体制等多场重要国际会议或论坛。

七、招生就业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招生方面,去年秋季统招,学校经受了上海一二本批次合并录取的考验,生源质量稳中有升,本科内地平均录取分数线超一本线65分,比20_年提高了十多分;报考我校研究生的考生人数达到3400人,实际参加考试人数达到2300人,一志愿录取率超过50%,为历年最好水平。就业方面,截至20_年12月底,20_届本科就业率为98.37%,研究生就业率为97.83%,与去年保持平衡,进500强企业的人数和薪资较去年都有所上升。学校与麦可思公司联合发布的《毕业生培养质量中期评价报告(20_)》显示,我校已毕业五年的学生对母校的认同感、对专业培养的认可度等依旧保持很高的比例。

八、内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去年以来,学校继续执行中央和地方相关财务管理规定和财经纪律,修订了《财务报销管理规定》、《因公临时出国及经费管理办法(试行)》、《外事接待及经费管理办法》等管理文件;开发使用了“网上预约报销系统”、“预算申报系统”、“电子票据”等5个财务软件系统。学校招投标工作成效显著,严格执行从项目采购、使用管理、过程监督相对分离又有机统一的工作机制,全年共受理招投标项目93个,共涉及预算资金15684.02 万元,节约资金率约为8.41%。学校将资产管理职能从后勤处剥离,成立了资产管理处,制定并实施了多部规范资产管理文件,建设了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根据规范程序对资产进行了定期审核盘点、跟踪管理和使用处置,提高了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和规范化水平。学校将审计处与纪检监察处分开设立,强化了经济责任审计、基本建设(修缮)项目审计等工作对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监督服务职能,全年完成经济责任审计11项,限额以上基建项目审计10项,限额以下基建项目审计109项,科研项目审签12项,采购项目备案661件。学校根据上级部门对人员经费发放的有关规定,以绩效工资管理额度为刚性约束条件,重新清理人员经费管理有关制度,责任体系和管控体系更加完善。

九、资源保障与文明校园建设扎实推进

去年,学校古北校区综合楼项目通过“上海市文明工地”验收和“长宁区优质结构”验收,12月底基本建成。松江校区图书馆建设已于今年年初破土动工。学校松江校区学生公寓建设主体变更(回购)修缮工程项目去年4月获得市教委批复,将分四年对所有34幢学生宿舍进行修缮。学校完成了松江校区网球场、学生社区办公室及部分会议室、办公室的装修或维修。学校信息化工作有序开展,管理决策系统开发、数字迎新、一卡通微信充值、湖滨楼与德政楼无线升级等方面的建设成果,让师生员工得到更多便利。学校图书馆在馆藏建设中重视教师学生的意见建议;挖掘资源潜力,实现了阅览室的全天候开放;创新管理模式,搭建了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新平台,体现了师生第一、师生为本的服务精神。学校资产管理公司本着“服务与效益并举”的方针,在坚持服务学校中心工作的同时,努力发挥资源潜力,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学校整体推进“平安高校”建设,一位同志获得第三届“上海高校校园卫士”(绿叶奖)称号;古北校区体育中心被授予“高校治安安全示范点”称号;松江校区清真餐厅获得“6T”实务现场管理达标食堂称号。

各位代表,同志们,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全体教师传道受业,教书育人的结果;是全体科研工作者潜心学术,追求真知的结果;是全体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的结果;是全体工作人员恪尽职守,默默奉献的结果。希望我们在20_年能够百尺竿头,继续前行。

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形势日趋复杂,全球化进程受到挑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与和平发展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但周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经济转型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依然艰巨,对外贸易经受严峻考验。从高等教育而言,国家正在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上海正在推进高峰高原学科建设,高校之间的学科竞争、资源竞争、人才竞争呈现白热化态势。以上大环境对我们这所正在走“高水平、国际化、特色鲜明”道路的财经院校来说,挑战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我们不能敏锐感知和及时应对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形势的风云变幻,如果我们不能站在“双一流”的战略高度,在当下高校间的资源争夺战中占得先机,学校未来的事业发展,用可能会遭遇“举步维艰”的境地来形容,应该不算是危言耸听。

20_年,我们取得了诸多成绩,但也留给我们不少难题,应该看到:学校博士点的申报还需要举校一致去推动;教师考评激励机制的改革还需要统筹考虑和优化;校院二级管理的实现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磨合;存量改革的“切肤之痛”还需要深入沟通去化解;古北松江两个校区和七宝作为学校教育储备空间的联动建设还需要凝聚民意和智慧;办学设施刚性约束的现状还需要逐步克服和突破,等等。

去年年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惧不退,勇于创新,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会议精神对学校办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工作要求:我们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如何进一步深化和落实?我们内部治理的体制和机制如何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更好的环境和土壤?我们的人才培养,如何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实现有效创新?我们的教学科研团队能否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实现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教、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的“四个统一”?……,所有这些课题,都需要我们在深入学习领会、悟深悟透讲话精神的基础上予以探索和实践。

今年是我校推进综合改革和落实“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关键一年,学校要在党委领导下,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抢抓历史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主动对接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扎实推进各项既定工作任务的完成。

一、努力开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必须立足全局,牢牢把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紧扣时代要求和学生需求,顺应网络化、信息化、多样化、个性化新形势;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新格局,实现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统一。要进一步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通识教育教学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训、校史、党团、社团、体育、艺术、国防教育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

二、纵深推进“十三五”规划与综改方案的落实

“十三五”规划与综合改革,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大目标和驱动力。要继续抢抓机遇,补齐短板,全面落实“十三五”事业规划,让规划照亮前进的方向;要保持定力,不畏艰难,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让综合改革为学校规划实现保驾护航。要继续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深化校院二级管理,加强目标管理、过程控制和服务支撑,科学合理确定校院责权边界,继续发挥教授治学的作用,提升依法治校的水平。当然,面对种.种可能遇到的瓶颈因素和“切肤之痛”,我们还需要把握节奏抓重点,服务大局多理解,及时沟通化风险。只要我们举校一致,协力同心,我们一定能够让“十三五”事业的发展增强师生员工的获得感,让综合改革的成果提升师生员工的满意度。

三、构建人事制度和人才工作新局面

要深化人事分配制度和绩效工作改革,加强教师分类管理、聘任、培养和考核工作,进一步激发教职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尽快实现由外部激励向内化制度的转型;要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推进“512人才工程”,根据学科建设、博士点申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等各项工作对人才队伍的要求,继续坚持“引育并举”,校院协同,优化存量结构,注重增量规格,实施总量调控。要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适时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和人才办公室,有效促进教职员工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四、聚力推进博士学位点和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计划申报

国家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战略决定了学校必须把加强学科建设和提升办学水平放在突出重要的地位。一流学科与一流高校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为此,要集全校之力,以推进高峰高原学科建设为抓手,夯实各学科建设基础,处理好整体提升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加强资源整合和工作协同,力争完成既定建设任务,切实推进博士学位点建设,并形成典型性和可推广经验。同时进一步完善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的机制,探索与协作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的途径。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是上海市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举措。获得试点机会对学校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优化人员编制、岗位设置、绩效工资核定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创造条件,补齐短板,夯实优势,努力争取。

五、圆满完成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

本科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要充分认识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对学校提升办学水平,提高社会声誉所具有的特殊意义,要以“凝神聚力,创办一流本科教育;协力同心,营造全员育人格局”为引领,根据20_年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方案,发扬举校一致的精神状态,全力以赴、统筹协调、落细落实、明确任务,切实把问题查摆清楚,切实把不足分析透彻,切实把整改落实到位,切实把责任扛在肩上,圆满完成审核评估的各项工作。

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把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以学生为本,以学术为魂”的办学理念落实到制度设计、资源配置和推进实施上。要注重发挥教师科研对课堂教学的反哺作用,探索将教师研究的思辨能力有效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要切实依照《本科专业评估实施方案》的要求,组织好国际经济与贸易等11个专业的评估工作,并以此推动和促进学校的专业建设水平。要依托教师教学激励计划对教师主体作用的激发,进一步加强全英语特色专业、重点专业、新专业和课程体系平台等本科教学项目的建设,深化全英语实验班、创新实验班、卓越人才培养实验班、创新创业教育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加快整合研究生院组织架构下的综合管理与服务体系,推进学位点建设,优化学位点设置,创新研究生人才培养机制,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七、推进对外合作和交流水平再上台阶

要坚持以教育国际化为引领,继续推进开放办学,加大交流合作力度,对接“一带一路”等战略,积极开展校地合作,实现开放强校。要丰富国际合作渠道,争取更多资源;优化留学生结构层次,提高留学研究生的教育国际化水平;加强学历留学生、交换生招生宣传推广;建立新的留学生服务保障体系,实现“上海国际学生服务中心(古北)”和上海市出入境管理局“境外人员服务站”的正式挂牌;加强国际认证工作的推进力度;稳步推进与鹰潭市的校地合作项目,大力支持与松江区政府共建附属实验学校的各项工作。

八、进一步加快信息化与图书馆建设

信息化与图书馆建设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既是惠及师生员工的民生工程,又是体现学校办学形象和社会声誉的重要标志。今年,我们要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图书馆建设和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的深度融合,着力实现各类管理信息数据的开发和共享;着力推进学科专业发展数据库和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着力完成图书馆新一轮高端数字资源采购。此外,还要对松江新图书馆的功能布局、信息点铺设、各种信息系统应用等方面开展前瞻性调研和规划。

九、进一步做好招生就业工作

今年,上海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到了最关键时期,社会对上海高考改革新政充满期待。我们要从考生和家长的角度,认真做好招生录取相关工作,确保宣传到位,制度公正,运作透明,选才科学。要加强对招生改革与学校生源质量影响度的分析研究,提出对策建议。今年,全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我们要将促进就业作为体现“以学生为本”的重要载体,围绕学生的需求和关切,拓宽就业渠道,推进创新创业,强化指导服务,开展困难帮扶,使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能够取得新的进展。

十、继续推进内控制度体系建设和管理效能提升

进一步加强财务、基建、资产、采购等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督管理,强化纪律和规矩意识。进一步提升预算管理的能力和水平,通过预算管理平台,强化对预算的审核和使用的过程控制,提高预算编制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继续加强审计制度建设和审计队伍能力建设,进一步拓展、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完善结果的运用机制和整改的督查机制,继续做好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审计,促进各类工程项目规范管理,发挥内部审计在促进学校科学决策,推进依法治教,完善监督机制,防范廉政风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对资产管理的统一领导,完善系统有效、职权分明的资产管理制度,规范资产处置行为,强化离任资产核查制度,切实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根据上级部门的文件要求,做好校办企业清理和房产使用情况调查等项工作。

十一、进一步提高学校资源保障服务能力

今年学校的基本建设既振奋人心,又任务繁重。古北校区新建综合楼进入内部装修阶段,松江校区新图书馆动工开建;学生公寓修缮工程一期启动;学思楼外墙需要大修;松江校区网球场、轮滑场需要维修;乐群楼一楼办公室和松江校区信息楼507报告厅舞台进行装饰装修。这些任务的完成,无疑可以极大提升学校资源的服务保障能力,为此需要相关部门顾全大局、通力协作,实现进度控制和安全质量的有效结合。

十二、全面推进安全校园建设

要充分认识安全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树立“系统整体”的安全观,加强安全工作的舆情监控和风险防范,认真查摆安全工作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严格执行相关工作的申报、审批和备案制度,强化值班制度和信息报送制度,切实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持之以恒抓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要建立健全校园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完善“防、查、教、督”长效机制,做好信访接待和处置工作,增强工作的协同性,有效化解矛盾和冲突。要加强有针对性的师生安全教育和安全风险防控,落实主体责任,确保校区和宿舍区的安全。加强食堂卫生和食品安全工作,做到全过程跟踪有制度,全流程监管有保障。

各位代表,同志们: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雄鸡一唱春来早,昂首阔步奔前程。只要我们不忘初心,握手成拳、撸起袖子,齐心协力,始终保持改革攻坚的勇气、锐气和朝气,坚持建设“高水平、国际化、特色鲜明”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奋斗目标不动摇,我们必将拥有更广阔、更美好、更璀璨的未来。

谢谢大家!

20_年精选教代会工作报告范文(四)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20_年学校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为“十二五”画上圆满的句号。“十二五”时期是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加速冲刺阶段,学校事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十三五”学校进入高位发展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积极推进与高水平大学相适应的治理结构与治理体系建设

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与宣传思想工作,积极构建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组织和制度保证。

认真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决策机制和议事规则不断完善;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系列学习教育和实践活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政策理论水平与治校理教能力进一步提升;牢牢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二级管理,把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目标任务转化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自觉行动;分类管理、任期管理、目标管理、交流轮岗、学术回归等一系列干部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初步形成。全面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开展反“四风”教育活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党风廉政和反腐败体系建设持续推进。

坚持依法治校、依规管理,构建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制定并正式颁布经教育部核准的《华北电力大学章程》,为学校在新时期统一思想、依法治校、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提供了政策依据和行动纲领;出台《华北电力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并经国家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为着力破解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和机制障碍制订了行动方案。积极推进以章程为统领的学校制度体系建设,认真开展规章制度“废、改、立、释”工作;深入推进教代会、学术委员会等民主监督与管理制度,不断深化大学理事会、基金会、校友会参与学校治理的体制机制,推进两地实质性一体化管理,初步构建起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治理结构与治理体系。

(二)聚焦国际学科前沿和国家能源电力发展战略,加强学科内涵建设,不断丰富和完善“大电力”特色学科体系

学校坚持“学科立校”,着力凝炼方向、汇聚队伍、打造平台,大力推进学科内涵建设。“电力科学与工程”列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行列,成为学校继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之后的又一次历史性重大突破;电气工程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国内最新排名分别位居全国第6位和第11位,比上一轮评估分别上升了3位和1位。“工程学”学科进入世界ESI前1%行列,电气与电子工程学科入选QS全球顶尖学科。

优化学科布局,不断丰富和深化“大电力”特色学科体系。积极发展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兴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学科;高起点组建环境与化学工程系、环境研究院,不断拓展适应国家战略需要的清洁能源与环境学科体系;实施“文理学科振兴计划”;基本形成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电与非电交融、理工经管文法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大电力”学科体系。

扎实推进学科与学位点建设。“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正式通过国家验收;新增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自主设置了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新增11个省级重点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实现了5个一级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全覆盖。

(三)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

学校紧密围绕人才培养中心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学生党建与思想教育工作,不断深化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建设。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标准,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实施“合格+拓展”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集“四三三核心课程”、“四模块×三层次实践教学”、“四环节综合培养”为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新机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校企“联合+订单”、研究生工作站、国际联合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新进展;积极申报“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成功入选“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研究生工作站获首批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成立大学理事会人才培养委员会,推动行业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国家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效显著,现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 个、特色专业11个、教学团队2个、精品开放课程6 门、规划教材5部。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稳定规模、内涵发展,积极扩大研究生规模,成立了研究生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万余人,各类研究生近1.5万人。学生生源素质持续提高,录取分数连年攀升。20_年,我校本科理科生、文科生录取平均分排名分别位列当地前4%和2%,比“十一五”末分别提升了3个和2个百分点,在中国大学录取分数十年总排名(2005-20_)中进入全国前38位。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社会评价高,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20_年本科生考研率及出国出境深造率比“十一五”末翻了一番。同学们在党团活动、科学研究、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文艺体育等领域努力拼搏,取得一大批重要成果,学生创行团队荣获20_年“创行世界杯”全球总冠军。在20_年发布的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与大学声誉排行指数报告中,我校分别位列43位与61位,显示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在社会的认同度与影响力大幅提升。

(四)以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科研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学校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紧密追踪世界科技前沿领域,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科研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新增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8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5个省部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特别是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立项建设, 标志着学校在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的战略突破。国家火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质发电成套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相继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验收,学术声誉及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三大国家级科研平台形成学校品牌,成为学校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聚集和培养创新人才、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大幅增强,科研项目及科研经费稳步增长。20_年度科研经费合同额达到5.85亿元;“十二五”科研经费总额累计27.75亿元,比“十一五”14.73亿元增长了88%。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承担包括国家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基金重点重大项目等在内的国家级科研任务800多项。主动服务国民经济能力不断增强,服务产业、企业和社会需求获取的科研经费总额超过17亿元,占科研经费总额的60%左右,解决了大量工程实际问题。

科技成果成绩喜人。在大电网保护、电站自动化控制、空冷技术、污染物排放监测与控制、环境系统优化等领域攻克了一批科学难题和关键技术,为前沿科学的发展以及行业科技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得国家级奖励4项,省部级奖励145项;获得专利授权2645项,其中发明专利1032项。学术论文发表实现量与质的同步增长。20_年学术论文三大检索共收录2368篇,其中 SCI收录649篇、EI收录1124篇,在全国高校排位78名和37名,分别比2010年收录数量增加了229%和73%,位次提升了35位和6位。我校学者首次在顶级期刊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Letter论文3篇,同时,3篇论文入选20_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的国内学术论文,4名学者进入Elsevier20_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五)提出并实施“大人才”发展战略,深化劳动人事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的关键性作用,坚持“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提出并深入实施“大人才”发展战略,统筹规划和推动教师、干部、员工三支人才队伍建设。教师规模及学历、学缘结构全面优化,整体素质显著提升;干部和员工队伍管理水平、业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高层次人才的聚集能力不断增强,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现有教职工2922人,其中专任教师180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增至60%,比“十一五”末提高了23个百分点;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新增“973计划”首席科学家、“__”、“万人计划”、“长江学者”、“杰青”、“优青”、“省部级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33人,教育部创新团队达到4个。

校内劳动人事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深化,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初步形成。创新人才与人力资源工作体制机制,建立集人才计划、执行与评价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建立以绩效为核心、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教师考核与收入分配机制,着力处理好教学与科研、长期与短期、数量与质量、个人与团体的关系。实施了校内人才计划和岗位聘任,推进了青年教师“三化”工程,建立了教职工首聘固定期限合同管理与考核办法,初步建立了“准聘—长聘”人才机制,收到良好成效。

(六)发挥学科优势,突出行业特色,在服务国家、行业、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拓展国际国内办学资源

学校围绕大学理事会、协同创新中心与创新战略联盟、战略合作伙伴三个合作层级,不断拓展校企、校地、校校合作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当选中电联副理事长单位,成功组建以中电联及国家电网公司等7家央企为成员单位的第二届大学理事会。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等7家单位,牵头组建“智能电网协同创新中心”;与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筹划成立“智能发电协同创新中心”;与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等18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中国火力发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11所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共同倡议组建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与北京市、河北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苏州市、珠海市等地方政府及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国家电投集团公司、中广核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共50余家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在基础性、关键性、前沿性等重点技术领域进行联合科技攻关、人才培养等产学研合作;加快推进能源电力智库建设,为国家新一轮电改、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及行业企业决策提供智力支持;获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基地,全方位开展各类层次专业技术培训。

把国际化作为学校发展的三大战略增长点之一,不断拓展国际合作伙伴。加强与剑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国际高水平大学的交流与合作,先后成立中欧可再生能源创新中心等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平台;新增4个“111”国际引智基地。推动中外合作办学招生体制及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扩大品牌效应;与美国西肯塔基大学共同举办的孔子学院荣获“全球示范孔子学院”称号。

(七)提升资金筹措能力,推进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着力打造与高水平大学相适应的服务保障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财务工作,不断提高资金筹措能力,切实规范和加强财务管理,实现事业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为学校各项建设和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学校“十二五”实现总收入82.03亿元,比收入预算目标64.52亿元增加17.51亿元,增幅27 %;比“十一五”实际收入45.75亿元增加36.28亿元,增幅79%。自筹资金能力显著增强,通过科技合作、培训服务、大学基金会、校地共建等多种渠道自筹办学经费共计24.29亿元,占“十二五”总收入的30%,效益显著。教职工收入在学校事业发展的同时得以持续同步增长,学生奖助学金年均增幅23%。

深入推进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统筹与优化校内资源配置。后勤与资产管理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绿色、低碳、花园式校园建设扎实开展,基本建设与条件建设显著改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服务能力全面增强。新增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实验综合楼、13号、14号宿舍楼相继落成,西区综合楼A座、G座和后勤服务楼工程开工建设。

校园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数字化校园建设全面推进,信息统计和信息公开工作位于教育部直属高校前列;图书文献资源、医疗条件建设、文体设施以及档案工作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学术期刊的办刊质量和社会影响不断提高;与昌平区共建华电附属中学和附属小学。以优秀成绩通过北京市“平安校园”检查验收,“大安全”理念深入人心,校园和谐稳定,师生员工满意度持续上升。

(八)以先进办学理念为指导,不断加强文化建设,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华电特色的办学思想理论体系

新世纪以来,在“办一所负责任大学”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学校确立了“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高水平大学办学目标,提出了“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发展”十六字办学方针,构建和不断深化“大电力”特色学科体系,凝练总结了“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爱校敬业、追求卓越”的华电精神,强化了“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推进了“校企合作兴校之路”的办学方略及“大人才”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设好三支队伍的人才思想,初步形成了适合华电实际并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相对完整的发展战略和办学思想体系。学校系统总结和凝练了新世纪以来的发展道路与办学规律,编辑出版《强校之路——华北电力大学办学理念与创新实践(2001-2011)》,大力推进华电文化建设。“华电精神”、“名师班主任”、“绿色电力”、“蓝色动力”等学校品牌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浓郁校园文化氛围,构筑起师生共建、共有、共享的精神家园。

各位代表、同志们:

回顾学校“十二五”的建设发展历程,我们不断创新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不懈地推进“大电力”学科体系建设、实施“大人才”发展战略、营造华电文化、弘扬华电精神,学校的办学实力大幅增强、办学水平明显提升、社会声誉和影响力日益扩大,在建设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具有鲜明办学特色高水平大学的进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预定的目标和任务。

总结学校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我们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建设政治过硬、坚强有力、精诚团结、创新务实的学校领导班子,确立高水平大学办学目标,不断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实行科学决策、民主监督、依法治校,这是学校事业前进的根本保证。

第二,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促进科学发展、特色发展。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做好学校科学发展的顶层设计,以一系列改革创新来破解难题、释放活力,通过聚焦国家战略与行业重大需求来不断强化办学特色,奠定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第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以先进的办学思想为指导,认清学校发展的环境、形势与机遇挑战,特别要抓住每一个影响学校发展的重大机遇,志存高远、立足现实,抢占先机、团结拼搏,实现事业发展的不断跨越。

第四,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职员工,营造创新发展、和谐稳定的办学环境。始终把学校事业发展放在首位,始终把教职工切身利益放在首位,以人为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统筹内外可用资源,激发广大教职员工的创造力和正能量,推动学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多年来,在上级单位的正确领导下,全校师生员工全力支持学校党委、行政领导班子的工作,大家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奉献、刻苦拼搏,圆满完成了既定目标和工作任务,在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做出了各自重要的贡献。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班子向全校师生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以“双一流”战略目标引领“十三五”发展

“十三五”时期是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是高等教育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攻坚时期。

20_年10月,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启动了高等教育的“双一流”战略: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战略是继“211工程”和“985工程”之后,我国高等教育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举措,体现了我国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对于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双一流”战略紧密围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核心目标,提出了“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五项建设任务,并围绕体制机制内涵提出了党的领导、内部治理、关键环节、社会参与、国际合作五项改革任务,其落脚点是遵循教育规律、加强制度建设,培养一流人才、产生一流成果。作为一个统筹的建设指导方案,“双一流”战略不仅对高等学校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进行了科学的顶层设计、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而且在推进方略中引导高校通过以学科为基础的多元化建设寻求自己的办学目标,鼓励和支持特色办学、差别发展;在政策支持上通过总体规划、分级支持确立中央财政、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职责和作用,建构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双一流”战略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工作进入了常态支持、动态调整的新阶段,是高等学校“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长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指导纲领和行动指南。

对于华北电力大学来说,力争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是学校在未来发展中实现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的重大战略机遇。一方面,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的积淀,学校已经积蓄了向进一步高位发展冲击的基础和实力。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特别是“双一流”战略“扶优、扶强、扶特”的指导思想对学校多年来坚持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道路给予了充分肯定与支持;同时,国家以清洁低碳为特征的能源革命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给学校施展才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学校理事会聚集着七家世界五百强的特大型行业支柱企业,形成了学校发展的强大后盾。这些都使华北电力大学的今天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为学校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大电力”特色学科体系、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增强了必胜的信念和信心。但是,重大机遇的同时也预示着更加严峻的挑战。虽然经过近六十年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的快速发展,学校的办学实力实现了跨越式的提升,但与国内一流大学的发展现状相比,与“双一流”的要求相比,学校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国家高等教育格局将重新洗牌,高等学校面临千帆过尽、万舸争流的局面,学校再一次被推向了历史的关键节点。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能否在新一轮的高等教育建设中抓住机遇、赢得先机、实现新的飞跃,事关学校的未来发展,事关学校“三步走”战略的顺利推进,事关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战略目标最终能否实现。为此,全体华电人必须树立强烈的使命意识和危机意识,进一步转变观念、凝聚共识,整合资源、积极进取,要集全校之力、全力以赴,破釜沉舟、排除万难,坚决打赢“双一流”建设攻坚战。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集全体华电人的智慧,审时度势、顶层设计、战略谋划未来的发展蓝图意义尤为重大。20_年,学校全面启动“十三五”发展规划(草案)的起草工作,初步确立了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围绕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高水平大学的战略目标,深刻认识学校发展的新阶段和新特点,以一流学科为统领,以创新发展为主线,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以综合改革为保障,落实大学章程,提升治理能力,增强服务水平,系统谋划好“十三五”时期各项事业,积极推进学校内涵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和协调发展。要按照“扶优、扶强、扶特”的原则,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实现电、动两个主干优势学科的率先突破,跻身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构建国际一流的能源电力学科体系。要进一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对国家、社会、行业的贡献率,构建更加完善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为把学校办成整体水平居于国内同类高校前列并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特色鲜明的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高水平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20_年工作思路与主要任务

20_年,是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学校深化改革、开启“三步走”战略高位发展新阶段的关键之年。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科学谋划并全面启动“十三五”发展规划,全面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继往开来,乘势而上,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从严治党,依法治校

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把管党治党责任作为最根本的政治责任,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健全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严格执行《准则》和《条例》;切实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大力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的干部队伍,努力营造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文化氛围。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负责、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按照上级部署筹备学校第二次党代会;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重点完善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度;抓好干部管理制度建设,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和绩效管理改革,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理论学习与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对群团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群团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认真按照中央巡视组对教育部巡视的反馈意见,切实抓好巡视整改工作。

以《华北电力大学章程》为基准,加快推进依法治校工作进程。建立健全大学章程落实机制,全面推进以大学章程为统领的制度体系建设,使学校各项工作更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健全与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与社会参与机制,积极拓展大学理事会参与学校治理的渠道和方式。

(二)内涵发展,提升质量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的战略主题,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面构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科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加大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推进核心课程小班授课运行管理方式;探索突出绩效、激励保障与监督约束相结合的多元化博士生导师招生资格审核机制,探索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研究生学制调整方案。

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突破口,突出产学研协同育人特色。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转换和支持休学创业的制度;加强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线的课堂教学与高水平实践平台建设,丰富和完善“四模块×三层次实践教学”模式;强化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加强校内外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和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推进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推进示范性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促进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内涵发展。

建立教学运行管理系统与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系统统筹规划、有机融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新机制;探索基于专业类招生的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建立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学生成长过程若干重点指标的动态监测与管理;探索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促进人才选拔、培养与就业协调发展。

(三)重点突破,争创一流

坚持创新驱动,争创一流。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瞄准科学前沿和能源电力行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以传统优势学科建设为基础,以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为突破口,制定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与“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进一步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坚持一流标准,加强学科布局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推进“一流学科”建设计划。重点建设以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为核心的链条式、金字塔结构的世界一流能源学科;启动优势学科国际评估,用国际一流评价标准梳理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加强资源统筹,集中力量做好优势学科的第四轮学科评估工作;实施“ESI学科水平提升计划”,集中做强“工程学”学科;大幅提升“电气与电子工程学科”QS全球顶尖学科排名位次,把学校的优势特色学科打造成真正的顶尖高峰学科。

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引领,围绕能源电力和环境保护等重大战略领域凝炼方向、提前布局、深挖潜力、整合资源,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争取国家需求导向的重大重点科技项目和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项目;谋划建设有利于学科交叉、产学研合作的重点科研基地和高水平智库,扎实推进“智能电网协同创新中心”、“智能发电协同创新中心(筹)”建设;加大对青年学者和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力度,提升科研成果产出质量;加大对科技成果的培育和集成力度;探索新形势下科研创新团队的组建与管理模式;总结科技成果转化试点工作经验,稳步推进技术转移中心专业化建设与大学科技园建设工作。

(四)问题导向,深化改革

围绕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强化传统优势,聚焦突出问题,推进制度创新,全面深化学校综合改革。以改革破解难题、释放活力、激发动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办学环境,构建系统完备、科学高效、具有华电特色的治理体系。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适应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和多元化人才需求。进一步更新观念,加大教学投入,完善招生选拔机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模式创新,突出人才培养特色,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

深化科研机制改革,加快催生重大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提高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完善科技评价体系,创新科研组织模式,规范科研机构建设与开放运行;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不断提升学校服务国家战略、服务能源电力行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深化劳动人事制度和干部管理制度改革,打造充分释放办学活力、有利于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制度环境。完善聘用聘任制度,强化分类评价与考核体系,加大管理绩效改革力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引才聚才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形成引进与培育相结合、约束与激励相促进、评价体系完善、发展路径畅通的劳动人事制度体系和奖优罚劣、激发活力的干部管理体系。

深化学校治理结构与治理体系改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学术组织及其运行机制,着力加强院系治理体系和院系领导班子建设;继续加强理事会、校友会、基金会制度建设,深入推进两地实质性一体化管理,不断完善与高水平大学办学目标相适应的现代大学制度。

(五)强化特色,拓展资源

坚持开放办学,强化办学特色,以坚强支撑求支持,以鲜明特色促发展,构筑社会广泛支持和参与办学的体制机制。全面深化和推进政产学研的深度合作,快速而有重点地拓展学校全球合作伙伴;大力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国际交流合作层次,为高水平大学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参与和国际合作环境。

以大学理事会为平台,加强校企合作顶层设计,按照“搭建平台、强化服务、突出创新、实现双赢”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健全理事会框架下校企合作机制,推动与理事会单位全方位多层次深度合作。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行业企业重大科技攻关,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等重要战略的实施;推动行业高层次创新人才的联合培养,与中电联一起组建“中国电力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联盟”。着眼学校未来,积极布局学校新的增长点,加快与珠海市的战略合作进程,力争取得重大突破;加强与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相关单位、北京高科大学联盟、山西大学等院校的合作,实现互惠双赢;加强苏州研究院、兵团研究院等地方研究院建设;筹划校友企业联盟,筹备华电校友总会理事会换届。

以一批高水平的国际合作项目带动学校国际化建设。加快成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步伐;启动中德创新学院、中蒙可再生能源创新中心、中以太阳能创新中心谈判及挂牌工作;继续办好与美国西肯塔基大学联合举办的“全球示范孔子学院”,完成华北电力大学-意大利热那亚孔子学院的设立;实施高水平国际合作伙伴倍增计划与国际化示范学院计划;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建设国际电力合作智库。

统筹优化内部资源配置,进一步推进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改革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提高办学经费筹措能力和使用效益;整合、优化资产与后勤资源配置,推进校园信息化进程;全面提升后勤管理服务保障系统的专业化水平,强化校园安全稳定责任体系,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与支撑。

(六)弘扬精神,实现跨越

“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爱校敬业、追求卓越”的华电精神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全校师生员工坚守理想、坚定信念、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的高度概括和凝炼。多年的发展道路,华电精神始终是华电人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实现跨越、夺取胜利的精神源泉和价值追求,成为学校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宝贵的经验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拥有着更加灿烂、更加美好的前景,但也面临着更加复杂、更为紧迫的形势,摆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的是更加艰巨、更为繁重的工作任务。为此,我们更要充分发挥广大干部和各级基层组织的作用,更要紧紧依靠和大力弘扬“华电精神”,以共同的目标追求、共同的奋斗事业、共同的发展利益把全体华电人团结起来,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紧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共筑华电强校之梦,推动学校事业不断跨越新的高峰!

各位代表,同志们:

宏伟蓝图激励人心,美好未来催人奋进,华北电力大学即将在新的起点开启征程。让我们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认真谋划、全力推进“十三五”发展规划,全面深化学校综合改革,积极投身高水平大学“双一流”建设的伟大实践,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使命意识和励精图治、时不我待的责任担当,努力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再上新台阶!

20_年精选教代会工作报告范文(五)

各位代表:

教代会九届三次会议以来,教代会代表们继续充分行使代表责权,对学校教学科研、人力资源、招生就业、校园建设、后勤保障等诸多方面的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在九届三次会议以及闭会期间,教代会网上提案处理系统共收到提案48份,提案工作委员会经过认真讨论后决定立案47份。

提案工作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根据提案内容与措施对47份提案进行了分类,通过教代会网上提案处理系统派送给相应的职能部门进行处理,并实时跟踪提案处理的进展,及时与提案人和职能部门沟通,协调提案办理进程。九届三次会议闭会期间,提案工作委员会于20_年3月3日、7月21日和12月4日共召开了三次会议,讨论、协调和推进提案的处理。学校领导对教代会提案工作给予了一如既往的重视和关注,要求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做好提案处理工作。学校各职能部门均能认真处理提案,部分提案由职能部门负责人处理和回复,其余提案均由职能部门指定专人负责落实提案的处理实施工作。

截至目前,有关部门对47份提案均已回复和处理,教代会代表们可以登录教代会提案处理系统网站,有权限查看所有提案信息,以及职能部门的处理意见与回复、提案人的评价等。

处理和回复的47份提案包括基本建设处15份、保卫与校园管理处8份、人力资源部8份、资产与后勤管理处3份、教务处3份、提案委员会2份、图书馆2份、体育教学部2份、招生就业处2份、发展规划处和校医院各1份。我们向各职能部门认真处理教代会提案,改进学校各方面工作所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感谢!

通过提案,代表们就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问题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很多建议措施已经被相关职能部门所采纳。经提案工作委员会讨论,从九届三次教代会提案中评出4份优秀提案,建议教代会主席团给予表彰和奖励。

九届三次教代会的提案围绕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对进一步改善教学、科研和后勤保障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提案的处理对促进学校的管理工作和民主办学起到了重要作用,向积极参与提案工作的代表和老师们表示衷心感谢!

各位代表:

受教职工代表大会委托,现就学校20_年劳动保障与福利工作,向本次大会报告,请审议。

在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劳动保障与福利工作委员会以“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投身学校“双一流”大学建设,以切实维护教职工切身利益为抓手,努力为广大教职工办实事。

一、扎实做好教职工日常福利工作

日常福利工作体现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和各级组织对教职工的人文关怀。20_年,学校慰问困难教职工180人次,核发38名已故职工丧葬费和一次性抚恤金,发放遗属定期生活困难补助61人次,核发教职工子女医疗补助128人次,教职工健康体检3945人。按照上级工会的有关规定,为在职教职工发放福利油、米等实物,向离退休人员发放慰问金。

二、完成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整工作

调整退休人员养老金,直接关系到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学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抓好落实。在安徽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正式并轨前,根据安徽省和中科院有关规定,完成20_年12月31日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的调整工作。学校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均有所增长,人均月增加208元,养老金整体水平增幅为4.1%。

三、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提高教职工医疗保障水平

2011年9月1日起,学校全面纳入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建立了以基本医疗保险为基础,教职工健康体检、医疗补助、重大疾病互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积极做好教职工的年度健康体检工作。根据教职工近年来的体检情况,适时调整体检项目,区分年龄段和性别,合理确定体检项目,提高体检的针对性。此外,考虑到教职工因工作和异地居住养老等原因未能按时参加体检,通过采取延长体检时间并安排补检的方式,提高参检率,切实保障教职工的生命健康权益。

20_年教职工体检的一个新变化是可以通过网上预约自主确定体检时间,有利于教职工根据自身工作生活需要,合理安排体检时间,受到广大教职工的好评。20_年,共计有3945名教职工参加体检,参检率近80%,排查可疑疾病60余人次。

积极做好教职工医疗补助和重大疾病救助工作。目前,学校已开发并完善“教职工医疗补助、救助查询”系统,补助和救助已实现申请、审核、录入、查询一体化服务。此外,医疗补助、救助工作由人力资源部、校医院、工会、财务处四方共管,四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保障了教职工医疗保障福利的公开透明和公正公平。全年补助救助人数共计346人。

不定期举办“健康有约”保健知识讲座,积极引导教职工合理膳食搭配、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邀请安医附院和省立医院的专家来校开展坐诊活动,为教职工提供健康咨询服务。例如:邀请安徽妇幼保健院专家来校为女职工讲授乳腺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整治相关知识;邀请安医大一附院的专家来校为教职工讲授肺结节相关知识。

四、积极推动学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为顺应学校多元化用人机制,劳动保障与福利工作委员会本着协助、审议、监督、沟通的原则,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积极推动学校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根据国家劳动人事法律法规完善教职工劳动保护规章制度,落实有关福利待遇,倡导“同工同酬”,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通过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

五、组织开展各种慰问和帮困活动

20_年元旦、春节期间校工会开展送温暖工作,为114名因病因灾导致生活困难的教职工发放生活困难补助;“三八”节前夕,为女教职工发放卫生用品;“五一”前后,组织开展慰问劳模工作,慰问全国劳模、院士和省部级劳模33人;按时为离退休人员发放节日慰问金;各分工会也积极组织开展对生病教职工的慰问

六、其他工作

劳动保障与福利工作委员会积极向广大教职工宣传学校有关政策,在促进学校相关部门完善规章制度,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例如,参与学校综合改革方案、双一流建设方案的调研与制定等等)。

一年来,劳动保障与福利工作委员会积极努力开展工作,但与教代会赋予的职责和使命还有距离,与教职工的期待还有差距,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定努力工作、不负众望,争取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同时,也希望广大教职工能积极为劳动保障与福利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建言献策,提出宝贵建议。

在此,我们向所有为学校建设和教职工福利事业做出贡献的领导和教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以上报告,请审议。

相关文章:

1.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2.哈尔滨工业大学教代会工会工作报告

3.教代会财务工作报告

4.职代会工作报告范文

5.职代会提案工作报告

6.职工代表大会提案工作报告

7.工会工作报告范文精选3篇

8.校长在教代会上的讲话